父亲1925年生于江苏宜兴,自幼父母双亡。1937年日本兵占领宜兴,随曾祖父从宜兴城逃难至南新朴树下村,不久曾祖父亡故,沦为孤儿。自13岁开始就提篮、摆摊做小生意和开店谋生。1953年开始,在和桥南新供销社工作,先后32年,于1985年退休。1998年因高血压中风,2007年再度中风卧床近四年,终因医治无效,于2011年7月30日5时20分在南京逝世,享年86岁。
父亲的一生,是平凡、勤奋、朴素的一生,他的离世,虽然没有留下多少物质财富,却给我们留下了莫大的精神财富,同时也留下了无尽的思念。
我们的父亲是一位勤劳的父亲。在人家孩子背着书包上学的时候,孤苦伶仃的父亲就背着篮子卖丝线独自谋生,靠瘦小的双手苦撑苦熬,小小年纪就担起了生活的重负。成家后,父亲更是辛勤劳作,经常起早摸黑步行百十里路外出批货,用血和汗挣钱养家糊口。在南新供销社工作的32年,他从未请过一天病、事假。无论是当会计还是营业员,总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来不耽误一件事,不错过一笔生意。父亲小时候只上过2年私塾,但一直刻苦自学,不仅字写得很漂亮,当会计算盘也打得很好,曾经在县里的珠算比赛中名列前茅。工作之余,他总是顾不得休息,帮助母亲做饭操持家务,有空还要帮着养猪、种地。退休之后,直到中风之前,他几乎每天都要帮助母亲打水扫地、买菜做饭。
我们的父亲是一位俭朴的父亲。从小饱受苦难的父亲,养成了节俭的品质和习惯。他一生不嗜烟酒,不图享受,终年省吃俭用,不浪费一分钱、一口饭、一寸布、一度电。为了搬出租用的阴湿而破旧的房屋,让全家住上自家盖的房子,他先后用了10多年的时间,一分一分地攒钱,一根一根木头买回家,一块一块破砖头捡回家,精打细算,苦心经营,直到1973年,终于盖起了自家的楼房,使全家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在子女长大成人、全家生活得到显著改善的情况下,他仍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直至最后。
我们的父亲是一位负责的父亲。对工作负责、对家庭负责,是父亲一生的品格。尤其是在培养和教育子女方面,他更是处心积虑,处处关心,严加管教。他和母亲共养育4子1女,负担很重,但他对子女的读书学习毫不放松,对子女的成长进步十分关注,当子女遇到困难时,他不惜呕心沥血,为子女操劳分忧;当子女取得一点成绩的时候,他比谁都高兴。
我们的父亲是一位坚强的父亲。他一辈子甘于清贫,不图名利,不贪不义之财。他为人正直,从不趋炎附势。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从不退缩畏惧。在患高血压中风后,以坚强的毅力锻炼身体。4年前再度中风,卧床不起,仍然顽强抗争。在病痛面前,他咬牙忍受折磨,始终不叫不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美国一位教育学家曾说,人类不断进步,一代胜过一代,是因为有着无数的优秀父母,他们让儿女踩在自己的肩上去达到新的高点。我们的父亲就是这样的父母中杰出的一位。虽然我们平时拙于表达,但他为我们付出的一切,我们永远铭记在心。我们将维系好我们这个团结、和睦、幸福的大家庭,并更好地工作和生活,用儿孙们的成就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安息吧,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