蜚声海内外的宜兴紫砂文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紫砂壶因此也备受社会各界文化名宿的青睐,被人们广为称颂和珍爱。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宜兴紫砂壶,是由宜兴丁蜀镇黄龙山一带开采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紫砂泥为原料制作而成,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紫砂泥主要成分为黏土、石英、云母、赤铁矿等,颗粒适中,粗细均匀,是名副其实的“紫玉金砂”。紫砂制品经过精加工后,在1180℃上下的温度中烘烧,形成了残留石英、云母残骸、莫来石等双重气孔的物相。这种双重气孔结构原料制作的紫砂壶,不怕冷热急变,寒冷时注开水而不开裂。由于它里外不上釉,气孔密度高,吸附力强,泡出来的茶味道纯正,不易变质。特别是紫砂原料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长期使用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益,具有得天独厚的良好功能,被人们称之为名不虚传的“世间茶具之首”。
宜兴紫砂壶因其原料唯一、工艺精湛、功能效用独特,赢得了历代文人墨客的关注和厚爱。由文人雅士参与,与紫砂艺人完美结合,通过设计图形、撰拟铭文、绘镌纹饰,借物寄情,使制作出的紫砂壶达到实用性和艺术性的高度融合,从而产生了诸多精美之作、传世佳品,成为人们书斋案桌上的把玩物和艺术品。使用和玩赏书画紫砂壶,已是一种壶与人的情感交流、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抱壶摩挲、提壶注水,品茗赏壶,谈书论画,人对壶倾注着感情,壶越发光润古雅,可亲可爱;壶对人表达着它蕴含的文化气息,人越发赏心悦目,意气风发。真乃茶香袅袅,诗味悠悠,画意绵绵,显现出高层次的文化品位。当代的紫砂大家和书画家,也有许多人专注于书画紫砂壶的开发,他们汲取历代紫砂艺人智慧而精心设计创作的书画紫砂壶,集紫砂文化、茶文化以及诗书画印于一身,把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人文精神在紫砂作品上综合地展现出来,赋予宜兴紫砂壶新的文化内涵,旨在寄物寓意,骋志抒怀,以引起广大紫砂爱好者的赞许和共鸣,为弘扬中华文化增色添彩。一把书画精品紫砂壶,是情感和艺术的结晶,不仅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而且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那么,书画精品紫砂壶的收藏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换句话说,什么样的书画精品紫砂壶有收藏价值呢?
本人认为,书画精品紫砂壶的收藏价值,首先体现在壶的质量和书画的水平上。由紫砂名人制作的名壶,再由紫砂雕刻家刻上名人字画,这样的壶当然有收藏价值。但除此以外,还应该考虑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创意是否新颖。艺术的生命在于不断的推陈出新,不断赋予它新的涵义。“紫泥新品泛春华”, 宜兴紫砂壶正是因为一代代紫砂艺人和书画家的有机结合,将人生的情趣融进一个个紫砂壶里,把它当作倾诉的对象,知心的朋友,作为精神的寄托,情感的表达,从而给它注入时代的主题和留下个性的印记,创造出一个个生动的艺术形象。在这一理念的主导下,书画精品紫砂壶一般立意于一定的时代文化背景下,以崇尚、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为主题,通过新的构思,为紫砂壶艺术推出新的作品。
壶与书画的结缘,是“门当户对”、相得益彰的最优组合。相互间互惠兼容、合力创新,终成正果。多年来,书画精品紫砂壶推出了许多创意新颖的作品,流传出一段段艺苑佳话。如紫砂艺术家与范曾等书画家合作的许多作品,字画寓意与紫砂壶形巧妙结合,颇具新意。再如新近推出的由壶艺大师顾绍培参与设计,与江苏省书法院、国画院、南京艺术学院等书画篆刻名家合作研制的“诗书画印圣贤壶”,更是别具一格。他们的创意是;圣贤文化的核心是崇德尚群,重视人的节操和修养,追求人格的完美。当前,我们可以从圣贤文化中找到文化资源。圣人的道德、理念、知识、智慧,对于我们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世界来说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诗书画印·圣贤壶,站在审美情趣和人文价值的制高点上,汲古图新,在壶的造型、神韵、气度等方面,通过作者对圣贤文化的理解、诗书画印功力以及文学素养的整体表现,表达对中华圣贤文化的推崇。使用和观赏诗书画印·圣贤壶,可以唤起人们崇德尚群的信念和意志,寄托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圣贤文化的殷切之情。这样的字画精品紫砂壶,很值得收藏玩家们的青睐。
二是设计是否精美。如果说创意是新的艺术作品的灵魂,那么设计是把它的创意转化为大家所理解的视觉语言。书画精品紫砂壶,在设计上所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意境。作为一件完美的壶艺作品,其形、神、气三者是缺一不可的,不仅要让人产生完美的观赏效果,而且要给人以耐人寻味的艺术感受,彰显出它的审美价值并从中获得教益。书画精品紫砂壶的设计者们就是这样去要求的,他们经过反复研究推敲,努力遵循造型艺术的理论和法则,把书画艺术的思想内涵,体现于由点、线、面组成的主体及附件如壶的嘴、錾、口、底、足、盖、的子等配置关系上,力求塑造出能够表情达意的紫砂壶新品。为了紫砂文化和书画艺术的智慧、严谨和大家风范,多数书画精品紫砂壶壶体采用几何组合结构,庄重敦厚,寓意天人合一,自然有度,规则可依。其线条的长短、块面的大小、面角和空间的布局都十分讲究。尤其是平面口盖技法处理干脆利落,壶嘴、壶把、壶顶匀称对直,细部处理精当、清晰、光滑、坚挺,尽显圣洁、达观之美。手把此壶,能显示持壶人端庄稳重、知书达理的气质和重德明道、豁达大度的品格。
书画精品紫砂壶在壶体字画印章的绘镌上,一般都会作精心的设计安排。就形式而言,做到有书有画,图文并茂,用隽秀、得体的陶刻字画印章作装饰,合理布局,惟妙惟肖。在内容上,茗壶配名人字画,以中华文化为主题,画龙点睛,映现唯美。名人云:壶随诗贵,诗依壶传。如诗书画印·圣贤壶,壶的正面刻有诗文一首,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院院长章剑华创作和题写,意在表达对中国传统圣贤文化的理解和尊崇。其书法自然流畅,功力十足,传神流韵,极为雅致。壶的另一面则刻有工笔画一幅,由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周京新而作,画中山高云淡,圣人站立其中,高瞻远瞩,气宇轩昂。其画笔如行云流水,神韵皆备,古朴细腻。此外,壶底、壶盖盖有名章,均出自名家之手,韵味浓厚,风雅珍贵。名人书画印章的镌刻,给书画精品紫砂壶平添了几多书卷气、缕缕笔墨香,体现了设计者的独具匠心。
三是工艺是否精湛。书画精品紫砂壶在制作过程中,不仅在紫砂原料的选择非常讲究,决不添加其它有损正宗紫砂泥原质的材料,而且在工艺上精益求精。陶瓷成型工艺,世界上主要有五种,即盘作、捏塑、模压灌浆、拉泥和泥片成型。其中“泥片成型法”只有宜兴紫砂壶使用。泥片成型就是手工把熟泥拍打成一定厚薄和长短大小合适的泥片,然后通过镶接等精加工,做成一定的形状。泥片成型法又分为“打身筒”和“镶身筒”两种。这一工艺的主要特点在于手工脱空成型,因为是手工成型,所以有许多专用工具,一种工具一个用法。手工成型的另一个关键是泥坯表面的精加工,即用专用工具竹片、明针(牛角片)、刀具等,对已经上了壶嘴、壶足、壶颈和把手的壶体表面进行精细的刮平修整。精加工能把壶表面原来高低不平的颗粒压平,使表面光润。在烧结后生成表面致密的烧结层,具有一定的气孔率。精加工还能使制品轮廓分明,严丝合缝,珠圆玉润。
为保证书画精品紫砂壶的质量,整个制作过程一般由具有丰富经验的紫砂艺术大师亲自指导和监制,由具有工艺师以上职称的人员和能工巧匠亲手制作,通过一道道工序、一个个流程,精细加工,使整个壶体达到水平线的平静美,垂直线的刚劲美,连接线的紧密美,还有对称与平衡、对比与调和、统觉和通感的形式美,以及各线面相互作用的结构美。烧制过程更是严格掌控,恰到好处,力求颜色纯正,美轮美奂。这样的紫砂茗壶,正如人们所赞美的:简直是出自“上帝之手”。
对紫砂壶的收藏,是许多文物爱好者的选择。但历代紫砂壶名家艺术品的文物收藏,已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为称得上文物的历史作品,不仅数量极少,而且价格惊人,那只能是古董玩家的事儿。现在的许多收藏者都知道,目前市场上的特种紫砂工艺品,如书画精品紫砂壶,同样有收藏的价值。因为若干年后,如此精美的作品,也会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光泽将越发明亮动人,它的价值将越发珍贵诱人。
一把书画精品紫砂壶,如一卷诗文,它所打动的,是华夏的子孙;一壶茶香,一卷墨香,它所昭示的,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