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家园博客 > 详细内容
【散文】家乡的桥
发布时间:2015/11/5  阅读次数:492  字体大小: 【】 【】【
       同窗多年的老同学前些天回乡探亲,拍了一组照片晒在微信朋友圈。照片拍摄的是我们家乡和桥的风景,和桥是我们上高中时所在的镇。和桥镇名副其实有桥,照片自然也少不了桥。细看,几张照片几乎都是站在桥上拍的,而且镜头里最显眼的,是一座钢架的大桥。
       家乡宜兴以桥命名的地名很多,一路过去的几个镇,名字都带“桥”,有漕桥、芳桥、万石桥,还有和桥、ji亭桥。每个带“桥”字的镇,至少有一两座桥。就和桥来说,就有南兴桥、北兴桥、中桥,还有一座通汽车的叫“汽车洋桥”,就是那座现在最具标志性的钢架大桥。
       地名带“桥”,都有它的来历和含义。我们最亲切、最熟悉的和桥,其由来是,相传在宋朝时代,有一对邵氏兄弟,因家庭琐事闹矛盾引起不和,后经相邻好言相劝,终于重归于好,于是合建桥梁,以示和好,将桥取名“和桥”,整个地方也因此得名。其它地方的桥,也都有一桥一说,如芳桥,古时用木板架桥,桥呈方形,故名方桥,后转写成芳桥。
       家乡多桥,是因为这里处于水网地带,我们的先辈为了解决复杂的交通问题,架桥解除河水之隔,沟通两岸的交往,促进经济的繁荣。桥的建造,使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的江南鱼米之乡如虎添翼。我们老家和桥,就是因桥而成为繁华的商埠,自古就享有“千叶小舟云集,八方商贾过往”的美誉。
       桥,不仅方便了水乡的交通,而且营造了江南明秀柔美的风光,点缀了移步换影的景色。一桥如带,水波光影,轻舟片帆,相映成趣。每每一步一登,两步一跨,柳暗花明,美妙醉人。
     家乡的桥历经沧桑,变得越来越高俊秀丽,使这里的乡村城镇呈现一派锦绣繁华的景象,也孕育了底蕴深厚的地方文化。我们母校宜兴三中,也就是现在的和桥高级中学,被列为江苏省重点中学。在这里,“父子三进士、一门六博士”,“一校五院士、一门十教授”早已传为美谈,和桥也因此被称为“教授之乡”。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返回顶端 

  我的邮箱:zhangkunhua2001@yahoo.com.cn    QQ :1242135569         网站验证编号:20080312130534        

  本站原创作品、文章、照片版权归个人所有,未经本人同意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