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家谱选载 > 详细内容
家 史
发布时间:2009/7/6  阅读次数:2006  字体大小: 【】 【】【
       宜兴南新街章氏家族,是宜兴城章姓家族中的后代。曾祖父章望成,育有6个儿子,分别为章福元、章建元、章顺元、章洪元、章瑞元和章禄元。从他这6个儿子的名字分析,祖籍可能在福建。祖父章顺元、父亲章南翔,都出生于宜兴城内。只是父亲生不逢时,1925年出生时由于家境败落,不到断奶的时候,祖母就离家而去。在家人的全力支持下,父亲好不容易养活下来,8岁以后只读了3年私塾,就被迫停学。
       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当时只有12岁的父亲在曾祖父的带领下逃难到乡村小镇南新街附近的朴树下村,与四处逃亡的家人失散,从此无家可归。
       那是兵荒马乱的年代,年幼的父亲与白发苍苍的老人相依为命,他们两手空空,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借居破屋,艰难度日。不久,逃难在他乡的祖父章顺元被日本鬼子杀害,曾祖父也因病亡故,父亲沦为孤儿。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贫病交加的父亲一直靠提篮子卖丝线为生,过着凄惨的生活。
       1946年,邻村的外祖父芦根荣看中了父亲的老实和勤奋,主动托人介绍,把自己的女儿芦凤宝许配给了父亲。从此,父亲章南翔和母亲芦凤宝走上了他们艰难的创家立业之路。结婚第二年12月,他们有了第一个儿子,取名章坤华;1949年10月,第二个儿子章仲华也降生了。
       上过私塾的父亲当时在乡下算得上是个精明之人。凭着他的精打细算,手里慢慢有了一点积蓄。在外祖父等人的撮合下,父母在南新街租了一小间门面房,开了一爿以卖丝线、布料、文具为主的小杂货店。当时的南新街,街道窄得连头牛都难以通行,但作为十里八村范围内的集市中心,每天上午上街的人倒也络绎不绝。加上朴树下村和外公家村上那些熟人常到店里坐坐歇息,作成几笔生意,小店开得略有几分起色。以至后来父母把店面后边的厨房、卧室、茅房等全都租用了下来,土改时家里被评为“小商”成份。
       1953年,国家实行公私合营,家里的小店以股份形式加入到南新街合作商店。因为父亲擅长心算和珠算,尤其是珠算,在当地区县范围内都称得上是一把好手,进了合作商店后,他理所当然地当上了会计。不久,南新街成立了供销合作社,父亲被调入供销社当会计。
       1954年和1957年,家里新添了女儿章桂英和三儿子章剑华,大儿子和二儿子也相继上学。              
1961年,小儿子章子华也出生了。至此,全家已有了7口人。而父亲每月只有36元的工资,生活的重担沉重地压在父母的肩上。无奈之下,父母不得已换了两次租房。为了省钱,租用的房子一次比一次小,只能靠架阁楼、搭棚屋才住得下来。为了补贴家用,母亲在承担全部家务的同时,先后干过帮人家洗衣服、磨面、到大食堂烧饭及搓绳、织芦帘等活。正因为母亲不仅善于吃苦耐劳,而且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在相夫教子方面口碑极佳,所以后来在公社食堂还谋到了一份炊事员的工作,每月挣十几元的工资。除此以外,家里还靠着分到的几分菜地和3亩庄稼地,种菜种粮、养猪养鸡,生活勉勉强强地维持着。
       尽管当时家里的经济十分困难,但父母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孩子一到入学年龄,都及时送入学校读书。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家里有4个孩子同时在学校上学。大儿子坤华当时就读于宜兴三中,正值考大学的关键时刻。坤华在学校担任学生会主席,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父母把第一个孩子考上大学当作最大的希望。可是动乱不仅搁浅了儿子上大学的希望,还使他们经受了造反风暴的冲击和惊吓。一开始坤华被选为学校的文化革命委员会筹委会主任和红卫兵组织的负责人,但随着派系斗争的展开,家庭的所谓“小商”成份,给造反派们找到了把他划出“红五类”、逐出“红卫兵”,进而接受“炮轰”的借口。在当时,当上红卫兵就有了政治生命,政治高于一切。父母虽然不懂政治,但他们知道政治生命对儿子多么重要。在那些日子里,随着红卫兵运动的风起云涌,一家人都跟着陷入了反反复复的紧张、恐惧、迷惘和失望之中。
       1968年和1969年,大儿子坤华和二儿子仲华分别到了应征服役的年龄。章家父母毅然送子参军,两个儿子先后到山东和安徽当兵。虽然他们在当兵政审过程中都因有人制造麻烦而受到了无中生有的“家庭历史问题”的纠缠,父母为此又担惊受怕了一番,但最终都被接兵的同志看中带到部队。到部队后,他们不负家庭的期望,不怕艰苦,安心服役,不仅使父母放下了所谓“历史问题”的包袱,免除了儿子在家参与文革派性斗争所带来的担心,而且大大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这两年,整个家庭第一次体味到了轻松的感觉。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整个国家的形势逐步发生变化和转机,章家也随之时来运转,步入了一个走向兴旺的时期。1973年,大儿子坤华在部队被提为干部,次年结婚成家。二儿子仲华复员后,被安排到宜兴车站省车队工作(之后多年担任该车队队长)。1974年,家里在公社边上选址,盖了3间楼房。房子虽然简陋,但白墙黑瓦,倒也有几分气派。全家人高高兴兴住进自家的新房,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馨和快乐。
       章家的子女以及他们的下一代,个个都非常争气。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单位,都踏踏实实,认真学习和工作,取得了很好的业绩(详见家族成员简历)。1978年,三儿子章剑华考入常州师范学校,1982年又进入复旦大学新闻系学习,从一个县委办公室秘书,一步步成长为省文化厅厅长;小儿子章子华1979年考入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在的中央财经大学),毕业后从院长办公室秘书,一步步成长为中国光大银行南京分行行长。
       现在,章家已发展成为一个20多人的大家庭。5个子女的后代除小孙子、小孙女没成家外,都已成家立业,所有家庭都各有居所。目前,父母和女儿女婿因恋家暂住宜兴城内,其它家庭都定居南京.家族成员中有2名厅级干部,2名处级干部,多名科级干部。3个孙子有2名获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在单位已成为业务骨干;孙媳也是大学和研究生学历,工作非常出色.小孙子正在南京外国语学校读高中。2个孙女也都大学毕业,小孙女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即中国传媒大学),现在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综艺部任导演。外孙女毕业于江苏广播电视学校,现在广播电视光纤传输公司工作。孙女婿和外孙女婿都是大学本科毕业,现在都是单位的业务骨干。章家父母现在已是8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深受子孙们的尊敬和爱戴,正在安享晚年。2007年,他们的第四代重孙和重孙女在南京呱呱坠地,长得活泼可爱。展现在章家面前的,是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上一篇:章氏之歌 下一篇:家 训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返回顶端 

  我的邮箱:zhangkunhua2001@yahoo.com.cn    QQ :1242135569         网站验证编号:20080312130534        

  本站原创作品、文章、照片版权归个人所有,未经本人同意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