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家园博客 > 详细内容
也谈“草根文化”
发布时间:2009/6/19  字体大小: 【】 【】【
  
       近年来,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没有经过主流意识疏导和规范、充满着乡土气息、涵蕴着大众部分层面生活共识的"草根文化"悄然兴起。“超女”、郭德刚相声,以及南京的“喝馄炖”、“挤公交”,还有我们家乡宜兴的“了宜兴”歌曲等,纷纷“强势亮相”,吸引了许多心怀梦想特别是年轻人的参与和追求。对于这一文化现象,评论者褒贬不一。有的说它是“再一次以新的形式,让媒体与受众一起互动,创造了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和嘉年华的游乐场”,是现今年轻人“梦想成真”的典范,“以耀眼的光亮得到大众肯定”。有的却说它“低俗”、“无聊”,是“恶搞”的产物、娱乐的“垃圾”.笔者认为,“草根文化”的崛起以及对它的评论所出现的不同声音,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我们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又一次生动体现。
       应该说,根植于民间土壤的“草根文化”,是对主流文化的辅助和补充。其所以说它为辅助和补充,是因为它毕竟得到了相当一部分受众的肯定和认同。人们喜欢看中央台的“春晚”,也喜欢听郭德刚、“挤公交”、“了宜兴”,主辅相容,丰富多采。但是,“草根文化”无论其思想性和艺术性,还是其受众的数量和范围,都不能与主流文化相提并论,它始终不可能也无法替代主流文化和高雅文化。那种把“草根文化”抬到不适当高度的说法,在现实面前是无济于事的。相反,把“草根文化”说得一钱不值,毫无是处,也同样是无视现实的。
       作为对主流文化以辅助和补充的“草根文化”,在发挥辅助和补充作用的过程中,必须也必然要不断改良和进步。因为人们在肯定它生命力的同时,看到了它的精华,也看到了它的糟粕。有的“草根”粗俗得超出了人们接受的范围,从毫不避讳的搞笑,发展为低级下流,甚至把枪口瞄准了红色经典、英雄人物。如果不加以引导,完全有可能自杀身亡。爱惜“草根文化”的最好办法,是让它们停止非理性的宣泄,走一条不偏激、不越线、真正让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发展之路。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返回顶端 

  我的邮箱:zhangkunhua2001@yahoo.com.cn    QQ :1242135569         网站验证编号:20080312130534        

  本站原创作品、文章、照片版权归个人所有,未经本人同意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