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家园博客 > 详细内容
在促进南北文化交融上下点功夫
发布时间:2009/6/19  字体大小: 【】 【】【
       看到有一篇评论,讲了这样一席话:以赵本山小品为代表的北方小品独霸春晚天下,南派小品成了陪衬,甚至连陪衬都算不上——过不了初审关便被纷纷拿下了。很多南派小品立意不错,构思精巧,演员的表演也恰到好处,但就是……。小品的南北相争上春晚,总是以南派小品的失败而告终。但北方小品就真正成功了吗?未必见得,每年赵本山的小品观众期望值最高,最后的反馈意见也表明,单个地看这些小品的确也不错,但在整体上,赵本山小品有着重复自己、表现手法单一等诸多缺陷,“卖拐、卖担架、卖轮椅”连卖了三年,“白云黑土”系列也进入了4.0版本,赵本山的农民形象十数年不变,忽悠残疾人屡试不爽……
       近日看央视播放的由赵本山导演的《乡村爱情II》,虽然也有些“笑”果,但给人的感觉也是:说东北话的农村戏尽管有些俗套,甚至乱了套,还是可以上央视一套。而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广大南方地区的农村戏在央视却并不多见。这是“为什么呢?”
       也许是央视强调用普通话而使得讲北方话的编剧和导演居多,他们听不懂南方话,也不愿深入南方听南方话,于是只有钟情于北方小品和农村戏。他们甚至可以以北方小品和农村戏在语言上更接近普通话为由而排斥南方。但这种分析显然是太简单了,如果真是这样做就更没道理了。语言上的不同不能阻隔南北文化的交融,尤其是当今在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的时代,语言问题根本不在话下。况且,普通话的普及使得很多南方人的普通话讲得非常地道。如果让《乡村爱情II》里的所有演员讲标准的普通话,不见得能超过南方演员。至于南方编剧和导演在深入生活、贴近观众等方面,更不见得在北方之下。
       但愿我们不要有南方北方的说法,更不应有北方多、南方少的现象。特别是央视,要在促进南北文化交融上多下些功夫。要多吸引些南方的文艺工作者到央视工作,多宣传全中国的优秀文化。在春晚和电视作品中,尽量突破老一套,把全国人民都喜爱的作品奉献给观众。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返回顶端 

  我的邮箱:zhangkunhua2001@yahoo.com.cn    QQ :1242135569         网站验证编号:20080312130534        

  本站原创作品、文章、照片版权归个人所有,未经本人同意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