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对外合作论文 > 详细内容
发展中的江苏外派劳务和研修事业
发布时间:2009/7/7  阅读次数:944  字体大小: 【】 【】【
       江苏是全国闻名的经济大省,高校科研机构众多,公民受教育程度高,人员素质好;江苏还是实力雄厚的工业基地,建筑、机械、电子、制衣、印刷、电脑等人员的技能素质过因过硬,各类技术人才资源丰富;江苏同时是名扬中外的建筑之乡和旅游胜地,能工巧匠和各类宾馆服务人员不计其数,可谓人才济济。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的外派劳务和研修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外派人数逐步增加,规模和质量逐渐扩大提高。近两年,全省每年派出人数近30000人,在外人数已达40000人左右。江苏人的足迹遍及非洲、中东、东南亚、欧美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回顾江苏外派劳务和研修事业的发展,可以归纳为八个方面的变化。
       一、外派劳务人员、研修生的思想观念由陈旧保守转为求实开放.
       改革开放初期,许多人,特别是县以下和农村的普通劳动者,对出国从事劳务和研修是怎么一回事搞不清楚,认为普通老百姓到国外做工赚钱简直是痴人说梦。还有的人对外派劳务和研修存有神秘感和恐惧感,听说到资本主义国家去做工,心里面感到害怕。特别是女孩子,生怕到国外会被人"卖"了。那时候,经营劳务业务的公司向外派人,经常要做许多思想工作,甚至要让政府出面作动员。
       与普通劳务人员相反,当时一些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对出国却看得特别重。多年的封闭使我们的许多人把出国看成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能出去就感到非常荣幸。这些人并非了解国外的情况,只知道许多国家比我们国家富,到那里干什么也比国内强。有些人甚至采取饥不择食的作法,不管到国外干什么,待遇有多高,只要能出去就行。
       随着外派劳务和研修生队伍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到国外从事劳务和研修。劳务人员和研修生对国外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工作、生活情况有了亲身感受,大大开阔了眼界。人们的思想观念随之发生了变化。现在,普通劳动者都懂得,出国从事劳务和研修是利国、利民、和利己的事情,出国一人,致富一家,派出一批,造福一方。经营劳务业务的公司再不用反复动员,做思想工作。一有劳务单子,人们主动找上门来报名,有的甚至多次应聘,直到被录取为止。有些人出国干二年、三年回来,接着还想出去。干得长的甚至一连做五年以上。那些有知识、有技术的人员,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他们既想有机会到国外去干一干,在干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东西,增长自己的才干,又注意从实际出发,克服盲目性。对出国从事劳务和研修要进行一番权衡比较,从长计议。如相当一部分技术骨干、工程师和电脑技术人员,他们对出国打工采取了与开放初期不同的态度,即有条件地进行选择,对有利于自己发展、收入高的项目才给予考虑。由此可见,人们的思想逐渐趋于冷静和成熟。
       二、外派劳务、研修生的结构以单-的 体力型工种为主变为多专业、多工种全面发 展
       江苏的外派劳务和研修生工作,与全国的对外劳务合作一样,初始阶段是由援外项目过渡而来的。七十年代未八十年代初,开始开展这方面的业务时,派遗的劳务和研修生大多数是工程技术方面的工人,到国外从事修桥铺路和房屋建筑等以体力为主的劳务和研修。那时的出国人员90%以上是建筑工人和清洁工人等。经过30年的发展,江苏的外派劳务和研修项目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不仅包括建筑、路桥工程而且包括机械、电子、电气、化工、旅游宾馆服务、印刷、制冷、电脑技术等行业,涉及的工种不下几十种。以中江公司为例,到目前为止,其海 外劳务公司所经营的劳务和研修生项目,几乎囊括并超过了过去人们所说的36行。人们没有想到的如干洗店的工作、幼儿教师、电梯修理工、商场收银员、菜农、腌菜工等都加人了外派劳务研修的行列。
       三、外派劳务、研修生的文化、技术水平由低层次为主向知识技术含量高的方向发展。
       外派劳务和研修业务开展之初,由于派出的人员是以体力型为主的,所以对他们的文化、技术水平要求不高。当时派人基本上 不用考虑文化程度,初中生、小学生都可以,许多人不会说外语,甚至连我国的普通话都讲不好。早年中江公司派往科威特女子 学校的清洁工,有的人识字不多,几乎没什么技术。随着对外劳务合作事业的发展,目前我们江苏所做的劳务和研修项目,对派出人员大部分有学历要求,许多项目要有大专和本科以上学历,并且对外语的要求相当.高。由于江苏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因而可提供给外方挑选的文化、技术含量高的人才用之不竭,源源不断。相当一部分具有本科、研究生层次的技术人员、工程师被派往国外。在有的国家,许多印度、巴基斯坦人争着 做的技术含量低的劳务,我们江苏人不一定去做了。当然,我们并不完全排斥一些文化、技术要求不高的项目,但我们的眼光更远了,对自己的要求也更高了。
       四、外派劳务、研修生的价格由低价为 主变为在谋求社会效益的同时力求获取较 好的经济效益。
       劳务、研修生的价格,与其文化、技术层 次是紧密相连的。原来由于我们派出的人员文化、技术含量低,所以其价格也缺乏竞争力。开始阶段,我省的劳务大多以低价为主,有的月薪只达到一二百美元左右。现在可大不相同了。如近几年派出的许多工程师、电脑软件开发人员,月薪都在800美元以上,高的甚至达到1500美元,基本上形成了低、中、高并举的价格体系。虽然目前有的项目价格仍然较低,但同一项目中的价格层次拉开了。劳务人员、研修生只要勤奋,技术熟练,低价项目中也有相对收入较高的情况出现。从总体上看,我省派出的劳务和研修生 价格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劳务市场的价格水平,比过去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从而使我省的劳务和研修事业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五、外派劳务、研修生的分布由不发达 国家为主变为向发达国家转移。
       原先我省的劳务大多分布在非洲、中东的一些不发达国家,这些国家主要靠世界银行的贷款进行项目建设,我省在承包工程中带出部分劳务到这些国家,劳务人员在这些地方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相当一部分劳务人员要承受比在国内更多的困难。现在,我省除了在艰苦地区继续派出劳务外,业务项目逐渐向先进发达国家转移。如日本、新加坡、欧美国家等,都有大批的江苏籍劳务和研修生在那里工作。相当一部分人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从而使我们的外派人员分布全方位地面向国际劳务、研修生市场。
       六、外派劳务、研修生的派出由单位组 织变为面向社会广泛招聘。
       在开展外派劳务、研修生业务的初期,经营公司主要是通过派人单位集体组织派出人员。这种作法在当时来讲是可行的。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业务的变化,这种作法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即提供人员的面比较窄。有的派人单位的领导,怕把人派出去会引起其他人的思想波动,或怕把技术骨干放走,于是干脆不放人。在扩大开放的今天,人力人才资源情况发生了变化,人才流动已成为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正常现象。许多下岗、待业、辞职人员也加入了外派劳务、研修生队伍。因此,外派劳务和研修生的招聘亦由过去单纯靠单位组织变为单位组织和向社会公开招聘相结合。这样做,扩大了外派人员的资源渠道,给更多的人提供了到国外寻求工作的机会,有效的减轻了国内就业问题的压力,也为外派劳务、研修生业务的进一步开拓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七、外派劳务、研修生的出国手续由复杂烦琐变为简便高效。
原先在外派劳务、研修生工作中,出国 手续的办理往往比较烦琐,有的甚至遇到人为设卡的现象。如出国政审,有些单位的人员被外方选中要走,但单位领导不给办理,其理由是,人是我单位的,哪能想出国就出国,自己提出走就让走。单位不给搞政审,出国手续就办不出来,现在不同了,人才流动使劳动者有一定的自主权,个人想出国从事劳务或研修,单位不同意,可以提出辞职。辞职后档案转交户口所在地或让人才流动中心代管,户口所在地街道、乡镇或人才中心可以负责政审,其出国手续就可以办理。经营劳务和研修生业务的公司亦不断改进服务态度和做法,如中江海外劳务公司,为劳务人员和研修生办理出国手续实行一条龙服务,快捷高效,受到出国人员的普遍欢迎。
       八、外派劳务、研修生的经营业务由垄断型向竞争型转变。
       改革开放初期,经营外派劳务业务的单位在江苏就中江公司一家,那时的业务基本上趋于独家垄断的地位,范围和规模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形势要求进一步扩大业务经营的范围, 一些地区性和专业性的外派劳务、研修生经营单位应运而生。由于经营业务单位的增加和业务活动的进一步活跃,业务的竞争性不断增强。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迫使经营单位提高法制政策水平和业务操作水平, 改善服务和管理,因而在全省范围出现了一个你追我赶的局面。一些效益不高的单位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改善经营管理,增强服务意识,减少失误,也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外派劳务、研修生经营单位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防止和反对不正当竞争,使江苏的外派劳务、研修生事业向健康、有序的方向迈出了新的步伐。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返回顶端 

  我的邮箱:zhangkunhua2001@yahoo.com.cn    QQ :1242135569         网站验证编号:20080312130534        

  本站原创作品、文章、照片版权归个人所有,未经本人同意请勿转载